武汉大学历史学基地班第六次来我馆进行暑期实习活动

          
  2014年6月的中下旬正是南京入梅的时节,在金陵朦胧烟雨中兴建于民国时期的兰台大院又一次迎来了来自武汉大学的有着青春活力的年轻学子们。自2009年始,今年已是武汉大学历史学基地班第六次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开展暑期实习实践活动。
  2014年是我馆“五年数字化”工作的第二年,也正是数字化工作最繁忙的时期。马振犊副馆长和郭必强副巡视员依然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中抽出时间亲自为武汉大学的学生进行实习前的动员讲话,要求大家要牢固树立档案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珍惜这次为期三周的实践活动的机会,爱惜档案,努力学习。
  武汉大学历史学基地班参与此次实习活动的人员共有三十六人,其中二十一名学员安排在整理编目处进行实习活动,其余人员分别安排在办公室、研究室、史料编辑处、信息化处等部门进行实习工作。
  实习主要内容包括熟悉档案数字化操作、管理流程,熟悉档案的编页、整理、编辑、研究等工作。整理编目处承担了此次实习活动的大部分任务,为了让前来实习的武汉大学学生能在三个星期内真正学到知识,切实体验到档案工作的细枝末节,整理编目处特别安排徐延誉和王志刚这两位有一定档案工作经验,同时参加过以往实习指导工作的年轻人担任此次实习活动的指导工作。年龄上接近利于相互间的沟通交流,也利于思想的碰撞和创新。实习的前两天,通过两位指导老师耐心讲解并用实体档案举例说明,让同学们了解了档案数字化前整理中标题拟写和案卷编页的要求,通过讨论了解民国时期文书的特点和书写规则,通过参观各部门工作状况,了解档案工作流程;其后,安排学生们独立完成北洋政府“护军管理处”这个全宗的数字化前整理工作,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档案工作。其间穿插与案卷全宗时代背景相关的人物、事件的专题讨论,让同学们能更深入地理解档案及其所揭示的内容。王志刚老师还通过与各方沟通安排了参观民间抗日博物馆、组织辩论比赛等多种活动,丰富的实习内容让武大2011级历史学基地班的同学们感到充实而不失趣味,严肃而不失活泼。
  三周的时间转瞬即逝,整理编目处实习生共完成全宗目录拟写261条,编页15005页。7月11日,武汉大学历史学基地班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各部门的实习活动圆满结束。(徐延誉文)
相关附件:

上一篇: “走进档案、励志青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举办青年人员...

下一篇: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库房监控探头采购公告

您是第 位访客